联系人: 王山
手机: 13862166392
电话: 0512-69211699
邮箱: pgmoniqi@126.com
地址: 广东省pg电子模拟器(试玩游戏)官方网站
pg电子模拟器平台城市向上青年力量 (上)
pg电子模拟器平台城市向上青年力量 (上)城市与人,共荣共生。你我独立的个体,本身就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彼此关照,各自丰盈,使得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加美好并充满创造力。
城市向上,你我共见。由共青团昆明市委组织发起、保利城冠名的“城市向上·青年力量”系列公益报道,以8位青年人的视角,发现这座城市里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梦想。本期先行推出4位来点燃昆明这座有青春梦想的城市。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可以冷静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继续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推进这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事业。”
现在便是最好的时代。如今的中国正在腾飞,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世界格局,传递着中国自信。
聚焦到我们的身边,也有一批可敬的年轻人,他们在每个细枝末节的较真和厚积薄发的努力中,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诚意,让我们这座城市变得更加舒适、美好。
近两年,居住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市民们,又多了一个休闲散心的好去处——小清河。这里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每到,的蓝花楹更是将沿河两岸装点得如梦似幻。傍晚时分,行走在波光荡漾的河边,吹着清爽的晚风,别提多惬意了!
但你知道吗?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污渍横流、气味难闻的臭水沟。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里就发生如此神奇的变化,要归功于中交二航局昆明分公司“唐森创新工作室”研发的一项新技术——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
唐森,何许人也?这个90后的小伙子可不一般:虽然工作时间不算太长,但已是国家一级建造师、公路水运检测工程师、铁路检测工程师,先后主持开展5个专项课题研究,申报了5项国家专利,成果应用于多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这些专业名词是不是听起来一头雾水?对此,唐森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大量的混凝土建筑、沥青路面给我们地球表面穿上了一层厚厚的外衣,我们还在这件外衣里面不停地制造热量,导致地球母亲呼吸受阻,生态环境受损。”
“海绵城市建设则是通过透水路面铺装、房屋雨水收集、下沉绿地等措施,重塑雨水循环体系,实现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干旱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使用我们工作室新研发的采择增强型透水混凝土、预制式透水渗井、多元复合透水路面结构等成果,让城市路面具备了‘吸、蓄、渗、净’功能,相当于给地球母亲换上一件轻薄透气的外衣,让她可以自由呼吸。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清河的水变清了,水土循环变好了,环境变美了。”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曾说:“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
那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的唐森,无疑便是一位新时代的“匠人”。作为一名党员,他面对工程建设的难题和问题,勇于挑担子、出点子,运用创新方式解决难题,成果固化并推广,助推企业降本增效。
2014年,公司承建了南连接线下穿飞虎大道工程,该项目为昆明市绕城高速环线的最后两公里,具有较高的及社会效应,昆明市住建局明确了保工期、提质量的高目标要求。
令人头疼的是,项目地处滇池周边,地质环境极差,长度一公里的明挖隧道为控制性工程,隧道采用的SMW工法止水帷幕在滇池流域草煤土质中无法成桩。
唐森针对此项难题针对性开展浆液改良研究,在水泥浆液中掺入泥浆、粉煤灰、水玻璃、三乙醇胺等外掺剂进行浆液改良,研究成果有效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针对小箱梁施工工期短、回弹强度不能按期达标的问题,他主持开展箱梁生产优化,并对回弹法测评小箱梁强度进行专项研究,发表了《回弹法测评小箱梁强度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并成为行业技术借鉴的范本。
当下,巫家坝片区是昆明城市升级建设最为热门的区域。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昆明分公司承建的飞虎大道及综合管廊工程,被列为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但该项目地处昆明滇池流域,地质差、地下水位高、水压大,管廊防水及回填质量成为困扰施工进度的一大难题。
为了尽快攻克这座技术“堡垒”,唐森带领创新团队着重对自防水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新型建筑材料展开深入研究。研发出自防水混凝土、新型石粉粉煤灰泡沫混凝土和软土地基泡沫混凝土临时道路结构等多项技术成果,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的多项技术难点。申报国家专利2项,发表论文2篇,成果得到建设方昆明市住建局和昆明市城投的高度认可,将在巫家坝片区土地一级开发整理中大量推广使用。
在唐森开展的多项科研项目中,难度最大的当属《消泡型脱模剂在混凝土外观中的提升应用研究》课题。是不是看着头都大了?简单来说,就是要解决由于滇东南山区较多、河砂产量少、岩石偏酸性、母岩裹泥严重等自然条件限制,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和工作性能的问题。
唐森带领课题组通过理论模拟和多方咨询,前后选取了40余种材料开展复配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多因素正交总结,最终成功研究出一种新型消泡型脱模剂,最终实现了混凝土施工过程可控、成品美观、性能达标,得到了地方质监站、业主和其他参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聊起投身技术研发的初心时,唐森提到了一个人和一件事。前者是母校易志坚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扎根荒漠、不畏艰苦、潜心研究,终于实现了沙漠变沃土的现代科技童话;后者则是港珠澳大桥克服诸多世界级的施工难题,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最终成功建成。中国科学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深深激励着唐森不断前行,不断挑战自己。
“我还要感谢公司总工程师马荣增老师,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下,我才有机会参与到公司项目的课题研发中来,为后面的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到工作室未来的打算,唐森表示目前最新的研发方向是新型泡沫混凝土在城市的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用于降低地铁建设风险及维护成本,有效推进、解决城市地下有限空间建设提质增效。
《管子•君臣下》有言,“上下设,民生体,而国都立矣。是故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千年前,管子便揭示了万物根本是为“人”。
我们的城市同样因人而精彩。虽然是理工男一枚,唐森对于春城的热爱却细腻而深沉。他曾多次发起组织针对滇池环境治理、治污的公益活动,针对滇池河道清淤、航道开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产生的大量污泥外运成本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难题,他希望通过专项课题研究,寻求资源化利用、低成本的处置方案,将昆明的污泥科学利用,变废为宝。
望过去的几个月,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击退潮水”不可忽视的力量。病毒如同利刃,在原本安逸的生活中划出一道裂隙,但无数青年人的光芒,正透过这道裂隙洒向现实。
当天,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穿金路派出所刑侦民警和旭东出警处理一起纠纷。“什么?你来自武汉?”望着眼前这位精神明显有些萎靡的当事人,和旭东心里猛地一沉。
“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之前关于武汉疫情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了。但转念一想,我已经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和当事人接触了这么长时间,如果她已感染新冠肺炎,我也跑不掉。索性就不要让其他同事冒这个风险了。”
想到这里,和旭东反倒放松了下来,他拨打了120,在医生的指导下,独自开车将当事人送到了指定的传染病医院,并垫付了检查费用。之后,他没有马上回局里,静静地在医院外等待。直到对方已经初步排除了新冠肺炎pg电子模拟器平台,他才暗暗松了口气。
“我报名!”在得知分局将成立疫情防控突击队的消息时,和旭东下意识地站起来,甚至没有给大脑太多思考的时间。坐下后才反应过来:春节后补休陪伴家人的计划要泡汤了!
默默退掉订好的返家车票后,回到宿舍的和旭东开始发愁要如何跟父母开这个口,毕竟自打自己工作后,就再也没能陪家人过过年。这次得知他可以节后轮休,一大家子已经翘首期盼多日了。
犹豫多时,他还是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听到消息的父母表现得很平静,只是叮嘱他务必做好防护工作。电话那头微不可查的伤感让和旭东的心狠狠拧了一下,但疫情紧急,迅速平复心情后的他快速投入到了防疫斗争的第一线。
和旭东接到的任务是对疑似病例检测点24小时值守。疫情暴发初期,防护装备严重不足,不难想象,和旭东和他的同事们是承担了多大的风险。但他们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坚守岗位的同时也尽量满足被隔离人员的合理要求。
有一天夜里,一辆车开到了监测点的门口,车上下来几个人,手里捧着一个蛋糕。经询问得知,当天是一位被隔离的女孩的生日,她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将自己的生日蛋糕送给值守的工作人员,蛋糕上还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祝愿所有人平安健康。交代完毕后,他们转身离开。
那时候正是疫情防控压力和工作强度最大的时候,而这个温暖的举动让和旭东备受鼓舞。疫情如同一场黑风暴,席卷了数以万计的普通人。在这冰冷残酷之外,还有很多普通人在努力地钻木生火,用温暖的火光烘热这片土地。
熟悉和旭东的人,对他第一个主动请缨参加防疫工作,都不会感到意外。时间到2016年,那时还是警校学员的他,被派往杭州执行G20峰会安保任务。
在绍兴嵊州市公安局,他又被委任为工作组大组长,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55名警校学员,负责列车安全、堵卡、管理照顾学员、联系对接学校和公安局等工作,工作繁杂琐碎,和旭东没有丝毫懈怠,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一天晚上,他和其他三名学员像往常一样进行着车辆安检工作。一辆黑色海马牌轿车驶入检查站,盘查中发现这个驾驶员神色慌张,刻意回避着他们的问题。通过警务平台查询后,发现司机竟是一名重点布控人员!对方发现情形不对,猛踩油门准备强行冲卡逃窜。这时站在驾驶室外的和旭东一把抓住方向盘,被车辆拖行出10余米,最终控制住了车辆,与赶上前的民警、学员一道把司机控制住。
之后,在他车辆后备箱发现夹层,撬开夹层,查获两把管制刀具,一把军用刺刀,还有一根铁制双节棍。行动结束后,他获得了人生第一个由印发的个人三等功奖状。
“好小子!没有给云南丢脸!”得知喜讯,同为的舅舅十分欣慰。在和旭东考上云南警官学院那年,舅舅曾把自己当年荣获的三等功徽章作为礼物送给了他。如今,和旭东用自己的优异表现回应了舅舅的期许,肩负起了一名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刑侦民警,和旭东的工作生涯里不乏惊心动魄的时刻,但更多的是面对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有一次他值夜班,凌晨一点左右一名女子泪流满面地冲进派出所,说她上小学的女儿被批评后在晚上10点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简单安抚惊慌失措的报案人后,和旭东马上驱车赶往报案人所在的小区和附近街道调取监控,发现小女孩自己骑着共享单车离开了。顺着沿途的监控,发现小女孩最后出现的位置是长虫山附近,那时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多耽误一会儿,小女孩的危险就多一分。
经过耐心的寻找,最终在一个偏僻的十字路口找到了小女孩,母女二人抱头痛哭,和旭东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在回程的路上,他分别给母女二人做了思想工作,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现实中无法化开的情绪死结,陌生人往往慢慢地将其舒展开来。民警不仅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要努力做好报案人矛盾的化解和情绪的安抚。”
七年前,一位阳光的纳西少年,背上行囊,从美丽的香格里拉来到昆明求学;七年后,一位热血的人民,日以继夜,守卫着他眼中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
“2015年底,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云南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受命参与会展中心安检工作。我负责的7号馆位于会场最中心,是每天进出人员最多的位置。当第一道曙光照射到会展中心顶层时,我和我的同学们就已经就位工作了。望着在晨曦里渐渐热闹的城市,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这就是我想尽心守卫的城市!”
“未来,我想和广大民警战友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昆明这座城市的犯罪率降下来,居民的安全系数提升上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昆明戏窝子》不是一部寻常意义上的纪录片,4集130分钟的时间里拍了四位主人公的故事:身患重病,却倾尽百万积蓄守护滇剧的张雄;自筹资金兴办昆明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滇剧博物馆的张勇;编导演唱样样在行,讲究传承有序的张德元;送戏入校园,主张滇剧创新的李有信……以及围绕这四位主人公生发出的万千滇剧情愫。
《昆明戏窝子》没有所谓的故事曲线,用导演许东平的话说,“通过采样,用丰富、多意、微小的细节,让你看到的是当代滇剧的传承万象。”
《昆明戏窝子》是许东平第一部独立完成的系列纪录片,策划、撰稿、剪辑全部亲力亲为。“我在策划题材时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但一旦坐在镜头后面,又会变得特别理智,我会让镜头去感受、捕捉情绪,它就像一名狙击手,迅速地瞄准,然后摁下扳机,打中,结束。”
“很多人认为,纪录片与故事片导演有很多相似之处——安排拍摄,并告诉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但是,这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区别——纪录片导演要面对的是真实的故事而不是虚构的剧情。”
对于包括许东平在内的少数人来说,使命感是与生俱来的。这会驱使他们不定时的、饱含热情地去接触、拥抱自己生活的城市乃至国家,同时他们也会保持适度的冷静,去审视当下的生活状态,并思考这种状态背后衍生出的故土情结与家国情怀。
“我所理解的情怀是正确的价值观,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怀需要有对世界完整的认知。信仰、责任、担当,这是我拍摄以来一贯表达的情怀,从一而终。这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应该珍视的东西。”
这种“从一而终”也贯穿在了许东平当下同时在忙的几件事:配合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对《云岭先锋夜校》栏目进行改版创新;她创立的众力影业被五华区组织部授予“五华区党建文化交流中心”;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课件的创新研发,红色舞台剧的排练和筹备,以及公司文化品牌《青年论坛》的筹备。
“我以往的作品里,主旋律的东西比较多。主旋律并不等于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而是要从大时代里捕捉小事件,从小情绪里引发大共鸣。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都应该从更为宏大的视角来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这也是我想表达的最核心的东西。”
简陋的化妆间里,一群年过五旬的老人,举着小镜子在桌角旁、戏箱上、抽屉里拍彩、拍红、定妆……神情专注、一丝不苟;贴片子、挽发髻、戴配饰……在一番看似繁琐实则井井有序的流程后,一个个角色便从戏文里走了出来,顾盼生姿,神采飞扬……
在纪录片《昆明戏窝子》的拍摄现场,许东平盯着镜头里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思绪也随着丝竹声声飘到了百年前滇剧兴盛一时的那个年代。
许东平与滇剧结缘可追溯到2013年。“我和几个朋友自筹资金拍摄了一部叫《故乡云南》的系列纪录片栏目,滇剧作为其中介绍昆明历史的一个小章节。为了搜集拍摄素材,我们到了官渡,遇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张雄和他散尽家财也要坚守的‘古渡梨园’。”
“当时受到的触动非常大。第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普通人为了挽救、传承我们这座城市最古老的戏种,付出了这么多;我们这些举着摄像机的人,又该做些什么?”自此之后,许东平和小伙伴们开始免费为张雄拍摄滇剧素材,断断续续一做就是几年。
也许是上天不忍心许东平辛苦拍摄的素材就此蒙尘,2017年昆明文广体局打算拍摄一部介绍滇剧、时长20分钟左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面向全社会进行招标。许东平自然而然地去竞标,顺理成章地中了标。
就这样,本就已经触摸到滇剧艺术殿堂的她,又借此机会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真正登堂入室,得窥精华。“我结识了张勇老师、张德元老师、李有信老师、汪美珠老师、杨茂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痴迷滇剧的同道之人。拍摄的每一天,我都被感动着,他们当中很多人年事已高,真的是用生命和时间赛跑。”
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让原本20分钟的内容被逐渐拉长,最终变成了一部4集130分钟的系列纪录片。即使严重超支,许东平也不愿错过一个镜头、敷衍一个场景。经费不够,就自己想办法筹钱。“当时真的是把能借钱的办法都用了一遍。”
后来在昆明市文广体局的帮助下,许东平申请到了2018年昆明市“文艺精品工程”的项目,拿到了10万元的宣发补助。但她没有用这笔钱来补自己的亏空,而是用来制作光碟,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影展。
“这是我们的城市文化,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最终,《昆明戏窝子》入围2019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影像展、第三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并被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那一刻,我的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闪过很多画面,很多张面孔。然后轻轻地吐了口气,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载誉归来的许东平决定将自己所有的版权素材免费分享给需要的人。“这部片子不只属于我个人,而是所有传承人和所有帮助支持过我们拍摄《昆明戏窝子》的领导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传播价值远远高于物质价值。”
“值得欣慰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以云南省滇剧团、玉溪滇剧团为代表的专业剧团都开始求新求变,涌现出了《水莽草》这样反响热烈的新派滇剧。我觉得所有文化的复兴和传承症结都在于人,在于大家愿意花何种精力做这件事。”
“《昆明戏窝子》的成功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现在依然还在进行着《昆明戏窝子》的后续拍摄,未来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拍下去。我们这代人有责任守住城市的文化基因。”
2014年,许东平开始参与云南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党员教育片的制作,先后制作各级各类党员教育片100余部。
“作为一名拥有13年党龄的党员,我的责任就是要用影视语言传播正能量,呼吁全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2017年,许东平开始担任执行编导,负责由云南省委组织部主办的面向全省党员的系列访谈栏目《“云岭先锋”夜校》,栏目以访谈形式为主,重点对中央精神及省委相关工作部署进行解读,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进行解析,对广大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
“这个栏目目前做了34期,一共探索了6种表达形式。从一开始演播厅里新闻类的访谈,到主持人带着大家去探究,再回到演播厅里分享,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对于政策性和理论性很强的栏目,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很关键。要让基层的党员和群众爱看,又要把政策和理论说清楚,这是这个栏目最难的地方,也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当然,作为党员教育的栏目,不能为了迎合观众而降低标准,而是要通过内容引导观众提高认识水平。为了更好地挖掘新的传播角度,在制作期间,我和我的团队每天也会拿出大量时间来进行党建理论知识的学习,受益匪浅。”
“作为云南的省会,昆明有其开放和包容的一面,但也自带散淡的气息。具体到城市文化,我个人觉得昆明的文化太散,没有很强的聚合力,我们一直在追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追忆‘西南联大’往事,但是回到现实我们却感受不到这些气息和传承,这是需要反思和改进的。”
“未来如果有机会,我想做一部《昆明口述史》,通过不同的见证人记录下曾经的昆明和昆明文化。我还想为昆明拍摄一部纪录电影、一部故事电影。我现在已经做了一个青年论坛,希望这个青年论坛能够让有想法的青年人聚到一起,大家一起为昆明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9年,《中国残疾益保障》中公布了一个数据:2018年中国残疾人的就业人数为948.4万人,这个数字在残疾人总数中的占比不足12%。
数字略显冰冷,但令人欣慰的是,数字背后还有一盏盏努力闪烁的城市微光,于万家灯火之中照亮残障人士及家庭的精神前路。邱光全便是众多举灯前行者中的一员。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邱光全一直坚持用“视障人士”来称呼他的员工们。“盲人这个说让人抱有天然的同情性,其实,这种态度也会带来无形中的伤害。”
邱光全也从来不觉得一个视障人士能发朋友圈、发微博、写word文档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技能。“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倡导人们改变固有思维,让残障群体自然地融入社会。所以,他们最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机会,以及,被他人待之以平常心。”
1999年,邱光全和他的哥哥、中医针灸推拿副会长邱光林先生共同创立了吉康养生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云南的助盲脱贫行动。在省残联的支持下,已经陆续在13个州市举办了盲人培训班,现已帮助1万余名盲人就业,培养脱贫创业带头人500余人;并专题作出规划,为昭通在昆困难党员和残困群体提供了就业岗位123个,帮扶家乡有志作为的优秀青年100余人实现了创业梦。
“我的哥哥也是一位视障人士,但他从没有向命运屈服,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让全家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他是我的人生榜样。”
在他看来,视障师们在工作中最大的收获不是来自经济上的收入,而是他们通过工作实现了自我价值。
“很多人诟病束缚了视障人士就业多样性选择。但实际上,成为视障人士就业的首选,本身就具备合理性。由于视力缺陷,视障人士对触觉pg电子模拟器平台、听觉等感觉更为灵敏,在时能够将精神更加集中于手指上,效果更好;同时,都是在室内进行,对于视障人士而言更加便利。”
“不仅仅是一门手艺,甚至是一门高端的学科,是治疗与保健pg电子模拟器平台、技术与学术的融合体。”对于技术的不断探索,并将其上升为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再引导技术向更高更细的方向提升,正是吉康养生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邱光全也并不讳言实际培训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视障群体培训过程中,可复制性其实是比较欠缺的。很多东西,正常人可能马上就能接受,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就要花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去学习。另外培训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注意,要尽可能地去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后依然热爱生活。”对于视障群体来说,生活在一个比别人更困难的世界,本就不易;但如果敢于正视这种不易,将其转化为一种动力,那就难能可贵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打乱了所有人的工作与生活。邱光全和他的企业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防疫工作还缺不缺资金和人手?
他先是为威信县人民政府筹募13350元善款,又与威远街道办事处沟通并得到批准后,带领公司支部党员与社区干部一起入户排查。在防疫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邱光全身先士卒,每天准时到岗,从一个院子到另一个院子,耐心地给小区门房们介绍额温枪的使用方法,并一一登记。
威远街道地处市中心,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门房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额温枪使用不利索,邱光全就一遍一遍地给老人们示范,直到大家都可以熟练掌握为止。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与公司支部党员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和社区工作人员共进退,成为防疫战线上一支能打硬仗的生力军。
邱光全在防疫期间的表现,也是他长期以来热心公益事业的缩影:为威信三桃小学、柑子小学、禄劝爪龙小学等学校捐资助学;为昆明六大队捐赠物资、到老年公寓献爱心、举行健康养生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义诊;慰问王昌群阿姨等烈属和威远社区的军人家属,同时带领党员干部和爱心群众向困难员工及家庭捐助善款10多万元,通过实地走访慰问帮扶对象,切实将祝福和温暖送到他们家中……
这一切对于邱光全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贡献,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照亮城市的一道微光,聚集起来,就是温暖这座城市的熊熊火炬。”
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了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拥有了一份安身立命的技能,但在邱光全看来,视障群体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参加工作的视障人士占整个盲人群体的比例依然相当小。绝大多数依然处于没有收入、没有工作的状态。”
“我国的视障教育资源,也处于一个分配很不平衡的状态。事实上,大部分的视障人士分布在贫困地区,他们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的不足而致盲的。而我国的盲校却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中,优质的视障教育资源更是集中在一线城市里,对于贫困地区的视障人士来说,他们负担不起来大城市接受教育的成本。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我国助残事业中的一个巨大难题。”
“另一方面,我国特别是昆明市的助残事业整体趋势是在明显向好的。政府的扶持不断加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加上我们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视障人士的生活与工作会拥有更光明的未来。”